小心身边的塑料制品

的儿子亚历克斯已经快一岁了,他喜欢把什么都放到嘴巴里,特别是洗澡玩具。当他高兴地啃着那只荧光橙色、长着大大的眼睛的螃蟹时,我总归会有点紧张。玩具的塑料小部件会不会被他吃下去?这套沐浴玩具组是中国生产、出口到美国的,生产厂商宣称它们“安全可靠”,质量“达到并超越”了美国法律规定,但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美国有这样的法律吗?我这是杞人忧天吗?此外,我和其他家长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亲爱的孩子免受各种环境伤害?

bathtoy

想到当今世界对化工产品和塑料制品的依赖时,我不禁联想起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曾说的“已知的未知”——我们都知道,对于自二战后出现的8万余种消费者化学制品的安全,我们知之甚少,因为没有法令要求对这些制品进行人体实验。世卫组织(WHO)在其2012年的报告《内分泌干扰化学制品的科学现状》中表示:“目前大多数商业性使用的化学制品并未接受任何测试。”

人们最主要的顾虑是内分泌干扰物,这是一种分子结构与我们的天然激素类似的化合物。由于结构相仿,它们可以跟与天然激素结合的相同的受体接合,由此改变正常的内分泌活动,进而影响我们人体健康的方方面面。最让人担心的是儿童,因为这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在最敏感的生长冲刺阶段——首先是在母体的子宫中发育时,接着是在青春期阶段——产生永久的伤害。最臭名昭著的例子是己烯雌酚(DES),在二战后很多孕期妇女服用了医生开具的这种人工雌激素,目的是防止妊娠并发症。但人们渐渐发现,服用这种药物的妈妈生下的女婴罹患一种罕见的阴道癌,DES因此作为一种致癌物遭禁,但即使是现在,当年的这群“DES女儿”仍然继续遭遇生殖健康问题,而且出现问题的不仅是她们自己,还有她们的女儿,这意味着一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以永久地改变我们的基因,影响子孙后代。这便是我最担心的现代警世寓言,也是世卫组织关注的焦点:我们的子女,我们的后代。

极富声望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JAMA Pediatrics)在2012年发表了学会对内分泌干扰物的评论,基本上认同世卫组织对这种化学制品的评价,那就是尽管有关人体研究的硬数据并不十分有力,但足以令人感到关切,并做出结论,“作为预防手段,有避要减少孕期妇女和儿童暴露于内分泌干扰化学制品中”。

Plastic ID Codes and Properties. Source: tinyurl.com/o487x9o
Plastic ID Codes and Properties. Click to enlarge. Source: tinyurl.com/o487x9o

令我担心的是,虽然像DES这类化合物已经遭到了禁止,但还有大量内分泌干扰物仍然广泛用于各类日常用品中,最常被人提及的化合物包括双酚A(BPA)、聚氯乙烯(PVC)和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可以制造防碎塑料,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被普遍用于制造塑料(奶)瓶、幼儿用的吸口杯、食品和饮料(奶粉)罐内侧涂层。而在家中的保鲜膜、塑料肥皂盒和管材这类透明或半透明用品中,聚氯乙烯是常见的材料。邻苯二甲酸酯是最常见的增塑剂,在玩具、化妆品、食品包装中十分普遍。它们可对儿童产生伤害,跟不孕、肥胖、癌症和神经发育障碍,比如行为异常和智商低下有关。针对双酚A,现在国际社会与中国的标准十分统一,欧盟、美国和加拿大、中国都已经禁止其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的生产。至于邻苯二甲酸酯,中国的质量标准上则有所滞后,2011年2月,欧盟已将三种常见邻苯二甲酸酯直接列入化学品“淘汰名单”,在儿童产品中的使用受到了严格控制,而中国200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玩具及儿童用品聚氯乙烯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中,虽对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试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但未对其含量设限。近两年,质检部门就分别在出口的童鞋儿童玩具中检出了超标的邻苯二甲酸酯。在台湾,2010年,一位从事包膜工作多年、长期接触塑化剂的女工所怀胎儿查出患隐睾症,主治医生怀疑与其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有关;而在香港,浸会大学于2010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抽查的200个香港人血液样本中,有逾九成邻苯二甲酸二酯含量超标。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和“共识”声明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几乎所有研究都是动物实验而非人体实验,因此没有人可以打保票说,在动物身上造成的伤害必然也会出现在人身上。实验室的小鼠和猴子并非人类,而我们确实知道,有很大一部分药物虽然在小鼠身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却在下一阶段的人体实验中失败。因此我需要承认,所有关于现代社会化学制品的医学顾虑都并非定论,我也希望未来我们能得到更加坚实的数据。

一些研究人员曾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而做过实验,他们帮助研究对象移除了家居环境中的所有塑料制品来源,比如塑料容器和预包装食品,随后监测其尿液中的BPA和邻苯二甲酸酯副产品浓度。这些研究的研究十分惊人,也让人深感不安。其中最著名的一项研究是在2010年1月,在旧金山湾区进行,研究者来自于美国“寂静春天研究所”(Silent Spring Institute)和美国乳腺癌研究基金等科研院所。他们移除了5户人家共20口人所接触的所有BPA和邻苯二甲酸酯产品,结果他们尿液中这类化合物的浓度确实明显下跌。但2013年一项类似实验却出现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结果:实验组的邻甲二甲酸酯水平出现了显著增加。研究人员随后检查了参试人员的各类食物来源,结果在其“相对健康”的预包装食品中,发现芫荽粉的邻苯二甲酸酯浓度高得惊人(21400毫微克/克),此外,在乳制品和辣椒粉这类香料中也都含有较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酯(前者为超过440毫微克/克,后者为700毫微克/克)。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迁移到了食品中。

Hong Kong Centre Food Safety Plastics Packaging
家长们可以在几个消费者团体网站和博客中查找有益的建议。我比较喜欢“Soft Landing”博客,你可以在里面找到十分有用的安全产品购买指南。此外,香港食品安全中心也很有用,不仅提供了一次性塑料容器使用指南,同时还可以下载一个PDF版本的食品包装与容器安全使用指引儿科环境健康特别小组也提供了类似的建议。以下是我汇总的一些最值得推荐的建议:

1. 尽量购买不含BPA、邻苯二甲酸酯和PVC的产品,在“Soft Landing”博客上可以找到很详细的列表,尤其要避免含这类成份的婴儿制品。

2. 将所有塑料食品容器都换成玻璃的。

3. 参考塑料编码体系指引,避免标志上注明3、6和7的产品,使用标明1、2、4、5的产品,后者材质较为稳定,有更好的耐热、耐酸、耐油等特性。

4. 考虑购买有机食品,以减少暴露于农药中的风险。

5. 如果需要使用塑料食品薄膜,只使用PE(聚乙烯)薄膜;尽可能避免食物直接接触塑料薄膜;尽可能不要在包裹上薄膜后在微波炉中高温加热。

6. 尤其不要让薄膜接触液体表面,而且冷热液体都不可以。

7. 使用带高效能HEPA过滤网的吸尘器定期清理家中的地毯和地板,减少室内粉尘伤害。

8. 从餐馆里打包回来的食物,回到家后要尽快放到玻璃容器中,永远不要用外卖塑料盒加热食物,也不要直接食用里面的饭菜。

至于亚历克斯的洗浴玩具?“Soft Landing”博客将其列入较安全洗浴玩具中,而生产厂商多次向我写信,证明这些产品“不含BPA、邻苯二甲酸酯和PVC”。所以我就让他继续啃玩具吧。

 

请参考我其他的有关于健康的文章


Originally printed in my New York Times China edition health column here. A translation of my original article, It’s Not Easy Going Green



Follow me on Facebook: @BainbridgeBabaDoc
Photography: www.richardsaintcyr.com